劉國英,女,1974年12月出生,蒙古族,九三學社社員,正高級工程師,釀酒高級技師,全國勞動模范,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。她一直在公司生產和科研一線從事技術研發工作,具有豐富的技術研發和質量管控經驗,是公司技術研發工作帶頭人,也是江南大學、河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客座教授。
堅守初心 踐行信仰忠于使命
作為一名企業的科研人員,劉國英堅持原則、愛崗敬業、勇于開拓、樂于奉獻,樹立并保持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,在科研工作中始終堅守科技興國、科技興企的初心,廉潔自律、以身作則、積極進取,以技術創新為手段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。
心懷赤誠 微薄力量奉獻社會
在脫貧攻堅戰中,劉國英主動申請長期幫扶兩戶貧困戶、助力貧困戶銷售“土特產品”、長期資助2名家長殘疾、家庭貧困的中學生。目前,她幫扶的貧困戶已脫貧,兩名學生也在高考中均取得優異成績。在新冠疫情防控戰中,劉國英積極向武漢市紅十字會捐款,在疫情期間嚴格執行公司“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安全生產”的復工復產要求,帶領各崗進行疫情防控措施細化、監督指導各崗嚴格落實,并幫助兄弟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。
潛心科研 助推企業技術進步
在企業技術創新工作中,劉國英堅持立足企業生產實際,服務生產,精準研發,解決公司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,以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。近年來,她先后主持和重點參與完成30余項課題的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工作,其中18項成果通過省級、行業科技成果鑒定,多項研究成果在國際、國內處領先水平,26項成果榮獲省、市和行業協會科技獎等,發表學術論文96篇。這些科研成果極大提升了公司的技術自主創新水平,有的提升了公司的白酒產質量和釀酒作業水平,有的保證了產品質量安全,有的降低成本、提高生產效率,有的實現了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完美結合,為古井從十幾億到百億的跨越式發展和亳州地方經濟作出重要貢獻。
研修標準 助力行業規范發展
為引領白酒企業健康規范發展,劉國英主持和參與制定的各級標準,不僅為公司的分析檢測能力的提升和技術創新作出巨大貢獻,也為古井在安徽酒企甚至整個白酒行業內樹立了技術標桿形象。作為標準主要起草人,劉國英主持制定了22項安徽省地方標準和13項安徽食品行業團體標準。這些標準的制定不僅助推傳統固態發酵過程控制的規范發展,使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保證和提高,同時也推動了省內甚至整個白酒行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,促進企業釀酒能力的長足發展。
研發專利 保護企業核心利益
釀酒雖然是傳統行業,但是技術創新在傳統行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,劉國英作為研發帶頭人帶領技術團隊攻堅克難,攻克了很多生產技術問題和行業難題,并積極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對公司利益進行維護,2012年以來,劉國英主持研發的30項發明專利和33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經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專利證書,她所帶領團隊取得的專利百余項。這些專利技術的取得極大提升了公司的技術自主創新水平。
甘為人梯,人才培育結碩果
在技術創新隊伍建設上,劉國英踐行公司“人才比產品更重要,成長比成功更重要”的企業人才觀,一直把技術人才的培育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。她經常說的一句話是“一個人渾身是鐵能碾幾根釘,團隊強才是真的強”。為此,她把自己長期積累的所悟所得,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的技術人員。同時,她以“劉國英勞模創新工作室”為平臺,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、內外結合的技術培訓、全面深入的專訓培養、開發系列標準化課程、言傳身教的“師帶徒”等活動,為技術學習交流、高技術人才的培育和傳統技藝的傳承提供了平臺,促進了技術人員的快速成長成才。近幾年,研發團隊在劉國英的培養建設下,培育出3名正高級工程師、8名高級工程師、11名工程師、10名一級釀酒師、5名一級品酒師、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、全國技術能手等。團隊被授予“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”“省級優秀企業技術中心” “全國優秀質量班組”和“省級青年文明號”等多項集體榮譽,2018年中心的兩個技術團隊分別成功入選亳州市產業創新團隊和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。
有人說,研發的道路是孤獨漫長的。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,劉國英用實踐和戰斗的英姿告訴人們,科研是彩色的,研發的征程伴隨著的是激情和創新的驚喜。她用青春譜寫著美麗的技術樂章!她以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強、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展現著一名技術人員的風采!
(免責聲明: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,僅供學習交流使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