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口述:曉芬,38歲,公司職員,心理咨詢室來訪者
■ 記錄:淡雅風荷,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
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夫妻,步入中年開始變得相對無言,成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。
突如其來的襲擊
我的生活就是這樣,與老公形同陌路。同居一室,即便還沒說話,氣場就開始沖突。夫妻過到這一步,非一日之寒。
我們經人介紹認識,彼此的第一印象似乎都不太好。我覺得他看上去不太成熟,他看我太文靜了??纱簖g單身的壓力,讓我們都在積極地嘗試。半年后,我們去拍婚紗照。因為人多,我坐在椅子上等,但他突然就急了:“你怎么還在晃悠?再等,一天都拍不完!”他繃著臉,語氣生硬。
我突然有一種很陌生的感覺:他到底什么性格,他愛我嗎?我愛他嗎?我突然覺得不了解自己,也不了解他。
后來的日子里,我發(fā)現:他不喜歡與人溝通,不擅長處理自己的情緒,容易累積負面情緒。當壓抑不住時,就會爆發(fā)出來,傷及他人。
婚后,他習慣性挑剔,下班回到家就埋怨我沒有燒飯,家里也沒收拾,可明明我也剛下班到家。出去聚會,他會毫不客氣地指著我說:“你看你都不會打扮!”有一次,在他的挑剔中,我崩潰了,大聲地還擊:“你從農村也就帶來了大男子主義,你條件那么差,憑什么對我指手畫腳?不行就卷鋪蓋走人!”
話音剛落,我感到左臉頰火辣辣地疼,那是他揮下來的巴掌。我措手不及,一下癱坐在沙發(fā)上,頭嗡嗡地響,我茫然地拿起抱枕扔向他,他迅速地扔回來……
那一次,我感到周身冰寒。很長一段時間后,在深夜,當腦海中閃回到那個場景,仿佛一道黑影,我的心里還會深感不安。那不安,是對被襲擊的恐懼,是對未來生活的難以把握,是對幸福像氣球一樣從手中飛遠的憂慮。
沒處理的矛盾,讓暴力重演
日子在繼續(xù),丈夫并沒有做出什么改變,我艱難地容忍。
他對我不接納,不認可,他站在自己的立場,將他的期待強加給我,希望我變成他理想中的模樣。這種控制欲令我異常反感,情緒的對抗讓彼此漸行漸遠。但婚姻就是這樣,不知道何時該喊停。后來我們生了兒子,兩人為了孩子忙碌著。
丈夫在婚姻中也很壓抑,他渴求的愛與被崇拜,我給不了;他想改變我,我頑固地不配合。他開始以另外的方式發(fā)泄:摔東西。
一次,他喝多了酒,因為幾句口舌之爭,他將一個玻璃杯向我摔來,砸到了我的腿,瞬間血流如注。2歲的兒子在旁目睹了一切,嚇得不敢吭聲。我也被嚇到了,但沒有不管不顧地反擊,我能預測到反擊會出現什么:暴力的升級……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那種狠,我是一個考慮后果的人,或者說懦弱讓我在暴力面前退縮了。他那張猙獰的臉,在我面前變得越來越丑陋,越來越模糊……
第二天,我寫了一大段微信發(fā)給他:“我的腿受傷了已經拍照,也給社區(qū)警察打了電話,已經報備了。你的行為已經觸碰到我的底線,家暴,而且讓孩子目睹,這種行為是無法被原諒的。這是最后一次,如再發(fā)生,請離開!”我憤怒到極點,又恨自己的應對太軟弱。我開始關注網上的家暴事件,留意被施暴者的應對方式,有一段時間,我覺得自己無能、無用,心情墜入谷底。
如果說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,那自己為何不決絕地離開?自己一向善意地對待他人,為何會招來這樣的人對我施暴?自我詰問讓我很痛苦:充滿了對自己的否定,對丈夫的恨,負面情緒又容易像滾雪球一樣,越來越重……
對抗情緒的另一種體現:冷戰(zhàn)
家暴就像一場颶風,創(chuàng)痛也許會隨著時間淡去,但身體是有記憶的。我不再主動靠近丈夫,在他面前,我的身心都是緊繃的,難以放松。
丈夫也有著相似的身體語言,有時他看到我似乎都氣呼呼的,仿佛我的出現喚醒了他的負面情緒。漸漸地他喜歡上了喝酒,生活中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跟朋友喝酒。有一次他喝酒回來,我無意中說道,酒味太難聞了。“你身上還有味呢!”他說著,用手掌一把推開我,力度很大,充滿了憤怒。我苦笑了一下,披衣走開。沒有親密感,何必勉強?
婚姻就是這樣:一個人不快樂,另一個人也不會幸福。
“這類人缺乏合作意識,很難包容不同的人,而一旦出現難以調和的矛盾,他又習慣用冷戰(zhàn),逼迫對方就范。”我讀到的這句話,像極了丈夫。后來,我讀懂了控制型男人的真實心理:他內心極度自卑,企圖通過掌控他人獲得可憐的自信。
我們誰也治愈不了誰,冷戰(zhàn)讓家庭氛圍壞到極點,表面和諧但分歧很深的夫妻與孩子同居一室,孩子發(fā)現他跟父親說話時,母親聽不見;跟母親說話時,父親聽不見。父母之間長期不溝通交流,已經相互看不見對方了。
接受所發(fā)生的,讓內心強大
一位朋友說過,結婚只有一個衡量的標準,那就是:你幸福嗎?
我幸福嗎?在婚姻中,我感受到的是壓力與負能量,緊張與不安全感。我經常感覺很累,一種被負能量裹挾的累,是累了沒有得到補償的虧空。
“婚姻要想搭配好,要有真愛,兩人的情感類型也要匹配?!弊稍儙煼治隽宋液驼煞虻幕橐瞿J剑嚎刂朴麖姷乃龅接凶晕覐姶蟮奈?,大男子主義的他遇到從小嬌生慣養(yǎng)、發(fā)揮不好傳統(tǒng)婚姻角色的我,脾氣暴躁的他遇到需要關愛呵護的我……處處是矛盾,我們的搭配模式非常失敗。
在日常相處中,我們又都沒有表達愛,讓對方感知到。彼此之間沒有依存感,沒有依戀,沒有愛——這是一種帶有內耗特質的婚姻。
婚姻陷入僵局。我意識到,自己和丈夫的內在都需要成長。我如何更好地獲得生活的力量,他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。
我發(fā)現自己承擔得太多,總是想讓對方變得更好,用妥協換來對方的改變。我開始學著放下,把屬于丈夫的成長課題還給他。無論他的負面情緒多么嚴重,我不再跟著走,不再那么容易被牽動了。再親密的人,都需要有界限感:在價值感和尊嚴方面,你的是你的,我的屬于我自己。
面對丈夫的習慣式苛責,我漸漸地釋然了,他的言語打擊不是證明我不夠好,是他自身的情緒堵塞。
我學習更多的溝通方式,用成熟的方式面對情緒的變化,當發(fā)生言語沖突時,我考慮的是減少對抗,將沖突等級降低?!绊樒渥匀?,為所當為”,成了我活在當下的座右銘。
努力工作,學著拍短視頻當副業(yè),我盡量地讓自己過平常的日子,既然沒有愛情的滋養(yǎng),就不要強求。多運動,呵護自己的身體,讓消極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。
而過往兩人的沖突傷害,我也嘗試去諒解。我不再用消極思想“懲罰”自己,被家暴的人很容易覺得是自己不夠好。我內心堅定地告訴自己:不是自己不夠好,只是彼此不合適。
在一次與心理咨詢師面談時,我聽到了咨詢師對我的肯定:“當你遭受家暴后,沒有讓自己崩潰,直面遭遇,正常地生活,也讓孩子知道,你是一個堅強的媽媽!”那一刻,我哭了。原來自己的柔弱也帶著力量,無論遇到什么,自己都是值得肯定的。當接受這一切,也是內心強大的開始。女人如花,自愛而后去愛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