鈣是人體骨骼、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。大約在30歲之后,人體的骨密度開始緩慢下降。日常生活中,只要提到補鈣,人們常常會想到喝骨頭湯。那么,喝骨頭湯真的能補鈣嗎?就此人民網記者采訪了武漢大學人民醫(yī)院(湖北省人民醫(yī)院)骨外科Ⅳ科主任吳飛教授。
“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很低?!眳秋w教授介紹,骨頭中的鈣是以羥基磷灰石形式存在的,不溶于水,并不是人體可以吸收的游離鈣,而且即使長時間燉煮,也很難溶進湯里。盡管有人在燉煮時加醋希望能幫助鈣溶出,但效果也并不理想。按成年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,估計需要喝300~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鈣的需要。所以,骨頭湯并不是補鈣之選。
吳飛教授表示,動物骨髓中含有大量脂肪,隨著長時間加熱烹煮,使分散的細微脂肪液滴被蛋白質包裹,在光線下呈現(xiàn)出乳白色的湯色。白色越濃并不是鈣質越豐富的表現(xiàn),而是說明脂肪越多。而且骨頭湯內鈉鹽和嘌呤都較高,喝多了會影響血脂水平,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的風險。
既然喝骨頭湯不補鈣,那吃什么可以補鈣呢?吳飛教授說,食物中真正的“補鈣高手”是牛奶及其制品、豆制品、綠葉蔬菜。建議正常成年人每日攝入奶或奶制品300克,食用豆腐干、嫩豆腐、老豆腐等含鈣量較高的豆制品。綠葉蔬菜,特別是深綠色的蔬菜不僅富含鈣,而且富含鉀、鎂、維生素C等營養(yǎng)素,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。烹調綠葉菜時,提前用沸水焯3~5秒,把綠葉菜里面的草酸去除,就不會影響鈣的吸收了。
“曬太陽是最經濟的補鈣方式,能夠幫助人體獲得維生素D。維生素D缺乏會減少鈣和磷的吸收,導致骨骼鈣磷代謝異常?!眳秋w教授建議,如果沒有充足的陽光,或者極度害怕紫外線者,也可以選擇服用維生素D進行補充。同時,要多運動,運動可以促進鈣質吸收和利用,可有效預防骨質疏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