哄自己開心是一種能力,讓自己快樂是一種選擇。在練習了哪些心態(tài)后,你的生活發(fā)生了一絲改變?
《9個好心態(tài),送你》
我接觸的人可以不喜歡我
因別人的一句話,一個眼神,而懊惱盤算: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夠好?Ta是不是不喜歡我?我們總是不自覺以真實的自我為代價,踮起腳尖去觸碰他人眼里那道期待線。
而現(xiàn)實是,一個人是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喜歡的。當你用力取悅他者的時候,總有一部分自我被遮蔽、被辜負。喜歡,感謝欣賞與懂得;不喜歡,相安無事,各行其路。這樣的心態(tài)遠離了小心翼翼與討好迎合,拾起的卻是從容、自在與灑脫。
慢一點,也沒關系
長大以后的人生,很像開啟了“倍速模式”的視頻。在一樁樁“人生大事”串起的進度表里,不斷發(fā)酵著焦慮與緊張,擔心自己“慢人一步”,羞愧于“人有我無”。
與削足適履、追趕他人相較,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式與節(jié)奏。在人生的賽道上,遙遙領先固然可賀,但走慢一點也有隨路的驚喜。比終點線更重要的是里程碑,只要步履不息,你同樣可以抵達千里之外的美好,與理想撞個滿懷。
不可能人人都是船長
水手也有水手的精彩
這個世界上,有宏大偉業(yè),也有如豆小事,每個人都能在其間找到自己“如魚得水”的使命。成功不以大小決定,做適合自己的事才是關鍵的。如詩人瑪拉赫說:“如果無法成為大狼魚,就當一條小鱸魚吧,讓自己成為湖中最活潑的小鱸魚?!?/p>
承認欣賞別人的優(yōu)秀,同時也不自我貶損,因為你知道:成不了大道,做一條獨特的小徑也很好;當不了太陽,做一顆孤星也可以閃耀。每個人都有能力,讓自己的存在更加美妙。
做一件事,就盡力做好
如若茍且粗疏,定不成一件事。不論這件事是棘手的硬核挑戰(zhàn),還是輕車熟路的掌中之物,當你決意做的時候,都要存一份敬畏,留幾分謙卑。
像農(nóng)夫對待腳下的泥土,盡心盡力耕耘好每一件交到自己手里的事。不敷衍,不抱怨,自有汗水澆灌出果實,予你甘甜。
并不是所有的努力
都能看到即時的結果
大部分事情都是曲折前進,都要經(jīng)過多次的調(diào)整、推翻、否定,甚至是至底的絕望,才能候來柳暗花明的那線光。
此刻結局不如意,不代表努力無意義。只是命運偏愛跌宕的劇情,把那顆嘉獎的糖偷偷藏久了些。
雖然……但我已經(jīng)很棒了
很多人的不開心,是因為事情的發(fā)展離期望中的完美“差一點”,遂陷入自責、失望、痛惜不止的嗟嘆。
換個角度想,即使出了差錯,也并不難堪,反倒能從中獲得珍貴的教益。沒有一蹴而就的抵達,所有問鼎之前,缺憾常常光顧。多去肯定、鼓勵自己的付出,畢竟前路漫漫,能陪你走到最后的人只有你自己。
允許自身期望之外的結果出現(xiàn)
生活的劇本不完全是按照個人意志設計的,它充滿了戲劇性與多元化。有的時候,你愈想強力掌控它,愈像握不住的流沙,到頭來反增“失控”的焦慮與不安。
成熟的標志之一,便是學會接受變故,坦然迎接臨時加場的考題,允許自身期望之外的結果出現(xiàn)。來之,安之,不懼之,一笑處之。
日子雖然普普通通
但我要生活在美之中
藝術家大衛(wèi)·霍克尼說,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失明的,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走來走去,最多的時候只是草草地掃描一下周圍的環(huán)境,并沒有真正地進行觀察。
發(fā)現(xiàn)美、感受美,培養(yǎng)對丑的挑剔眼光,是我們生命品質(zhì)中稀缺的一部分。一個向美的人,是在平淡生活里釀詩的人,當你把視線落在一片樹葉、一朵花、一株草上,體會“四時之景不同,而樂亦無窮”的趣味,你將更加憐惜手里的歲月,活出不俗的滋味。
那些壓不倒我的
只會讓我更堅強
命運將你擊倒在地,還要對倒地的你數(shù)秒,如若站不起來就宣布失敗出局。但只要你咬牙站起來了,你也就點亮了希望的炬火。
一馬平川時,感受平步青云的春風得意;涉入險惡的地形時,也要記得:總還是有路可走。抱持這樣的信念,難關就是可以渡過的,挑戰(zhàn)就是可以完成的。而未來,終將對我們敞開懷抱。
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論斷,
被人們稱為“費斯汀格法則”:
生活中的10%是由發(fā)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,
而另外的90%則是由你
對所發(fā)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。
好的心態(tài)是你駕馭人生的無形寶藏,
不論怎樣的艱難時刻,
愿你都不輸內(nèi)在的強大,
收整好一顆明亮、堅韌、充滿力量的心,
解生活里的難,迎暗巷深處的光。